0756-3331690
高速公路服务区5.0版,打造集合生态型、自然乐园式、文化体验型文旅门户
近年来,“服务区化身景区”不再罕见。随着《百千万工程》政策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高速公路服务区都转向“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各类主题化服务区层出不穷。
©mfs6174
然而,部分服务区找准方向却“发力疲软”,陷入另一种“同质化困局”,既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吸引力,内容更是多被标准化连锁品牌和快消品所主导,体验感薄弱、记忆点缺失,旅客停留时长普遍不足 30 分钟,消费转化效率始终难以提升。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让高速驿站升维为“城市文旅第一门户”,成为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与全域流量的聚合枢纽,我们致力于以“文旅思维”打造集合生态型、自然乐园式、文化体验型的5.0版高速公路服务区。
在东莞,我们以莞香文化为魂,以山林生态为脉,打造主题综合楼、可园印象、房车营地公园、荔香园、生态主题农场等多个创意板块,以此整合周边交通、乡村、景区、餐饮、民宿等资源,助力“百千万工程”,构建出一个集观光旅游、文化沉浸、户外休闲、农事采摘及购物娱乐于一体的轻旅游、微度假产品。
建筑设计上,突破传统服务区大体量封闭式的惯性设计思维,以岭南传统民居为基地,结合莞城三江六岸的流线形态,对建筑形态与景观布局进行当代转译,以全新的形式再现山环水绕的视觉意象,形成“山为屏、水为脉、文为韵”的半开放格局。
内部整体采用“盒子型商业”结构,但为打破传统盒子单一封闭的空间,我们以《莞邑通商图》为灵感,打造“盒中有街”室内步行街区。阳光从通透的玻璃幕墙倾洒而入,在错落有致的立体街巷间流淌,形成光影交织的动态沉浸式场景,进一步强化了项目的体验感与游逛乐趣,让旅客愿意停留、主动探索。
除了空间设计,这里集合了本土新老美食于一堂的莞香食街、演绎莞邑大地古韵新声的粤韵戏台,更有非遗主题街区,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莞香制作、莞草编织等传统非遗文化,为街区赋予了“莞邑通商”般的真实质感,仿佛将历史与现实完美交融。
外街预留出充足的檐下灰空间与展陈区域,当游客漫步其间,移步换景,一幅幅充满莞城文化印记的画卷便在眼前徐徐展开。
不仅有展现独特水乡风貌的疍家水乡景观,工艺精美的千角灯和独特创新的龙舟艺术装置,还设有以莞香制作工艺为主题的户外艺术展览,皆以当代艺术手法激活传统地方特色与乡土韵味,又让莞城文化以更为鲜活生动的方式得以展现。
当游客穿过综合楼,以东莞著名景点——可园为蓝本的岭南园林景观便豁然映入眼帘。园内,承载着岭南建筑千年史话的飞檐翘角轻盈舒展,镬耳山墙静静诉说着“过往岁月”;葱郁的林木枝叶交叠,织就一片清幽绿荫,点缀其间的花草肆意绽放、争奇斗艳,更有错落分布的石块或立或卧,为景致添了几分自然野趣。
共同勾勒出岭南园林的精巧雅致,营造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深厚的文化韵味。游客即便行色匆匆,也能在此刻停下脚步,深切触摸到东莞独有的传统文化魅力,感受那份藏在亭台草木间的岭南风情。
未来,服务区不再仅是旅途中的匆匆过客与城市风貌的短暂交点,将彻底挣脱"交通驿站"的单一标签,成为过客触摸本土文化的策源地,市民栖心自然的生活目的地,产业与乡愁共荣的城乡共生体,完成从“功能驿站”到“城市窗口”的实际转型。
*本文设计方案效果图为过程稿
最终落地效果以实际交付为准
版权归空间印象(中国)策略型商业设计机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