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阪世博会,建筑艺术与先进科技的双重盛宴(上篇)

2025大阪世博会,建筑艺术与先进科技的双重盛宴(上篇)


世博会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也推进文明在不失和谐的情况下真正进步


2025年4月13日,盛大的世界博览会在日本大阪人工岛梦洲拉开序幕。

©稷下先生

追溯起源,世博会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自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经济中心,为了在世界舞台上推广本国的工业生产技术以及展示工业革命的成就,1851年首届世博会应运而生,迄今174年间已举办46届世博会。

©Archiworld世界之旅

但在20世纪下半叶期间,发生了重要转折,随着当时交通和通讯手段的发达,人们对那种如同商品交易会般的世博会不再抱有太大兴趣。因此,基于特定概念或主题来设计世博会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各国通过展示科技创新、文化成就和经济成果,促进全球合作与交流。

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经济开始复苏并飞速发展,于1968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970年在大阪府顺利承办了亚洲首届世博会,主题定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除了展示技术文明的进步,也开始关注到这种工业进步的同时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和问题,例如环境破坏和人性的丧失,以一系列先锋理念震撼世界。

后来,世博会也因此成为一场让人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在不失和谐的情况下真正实现进步的活动。 

这场世博会历时183天,共有7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4个国际机构参展,除了来自日本各个工业领域的重要企业,竭力展示了日本在创造“经济奇迹”过程中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就,每个国家也都铆足了劲发挥想象,展现自身的魅力和文明成果,共同打造了一个极具未来感的“游乐场”,吸引了超过6400万人次的参观者。

©ART时尚芭莎艺术

时间回到55年后的今天,日本再次成为世博会承办国,虽盛况不再,还槽点频出,但作为世界级盛会,依然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值得我们好好去感受世博会的非凡魅力。

2025大阪世博会以“为我们的生活设计未来社会”为主题,以“拯救生命”“赋予生命力量”“连接生活”为子主题,围绕“健康生活的多种方式”和“可持续社会经济系统”两大核心,探索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更远未来的愿景。本届世博会将持续至2025年10月13日,会期184天,共有158个国家、地区以及7个国际机构参展。

世博会总设计师由日本建筑家藤本壮介担任,主要负责园区的总体规划与设计指导。他充分利用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以“通过海天连接世界”为理念,设计世博会会场。通过构建环状的主动线,并以分散的方式设置与动线相连的展馆和广场,将世博会申办之初就倡导的“去中心化”和“分散化”理念与“连接”理念相结合,打造一个象征“多元一体”的会场。

©Expo 2025官网

藤本壮介受日本古代寺庙建筑的启发,打造了会场中最亮眼、最具代表性的环形屋顶——大屋根,采用当地杉木和桧柏的复杂细木工结构,结合日本传统的“贯接合”技艺,再融入现代工法建筑而成。

©momo

©稷下先生

建筑总占地面积60000㎡,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全球最大木造建筑”的环形屋顶。作为连接会场各区域的通道,它将不同的展馆和功能区域有机地结合,使游客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流畅地穿梭于各个场馆。

©丽奈特林

精心设计的无障碍绿色屋顶被葱郁的绿植与绚烂的花卉覆盖,还有作为采光装置的半透帆布像“飘带”一样围绕其中,宛如一座悬浮于空中的花园仙境。

©张四岁

还有约5000个照明装置,到了夜晚,灯火通明的“环形大屋顶”宛如晶莹剔透的玉环。

©Expo 2025官网

©卡皮巴拉in京都

会场内主要分为日本国内馆、主题展馆、民间企业展馆以及国际展馆,我们精选了部分展馆,它们皆以精美的结构、独特的设计语言或别具一格的展览内容诠释未来社会的可能性。但杰出的展馆数量之多,我们先来看看日本国内馆、主题展馆以及民间企业展馆——

由东京日建设计公司与Nendo 创始人佐藤大合作设计,位于大环外,设计理念重点强调可持续性,采用交叉层压木材构建成圆形结构,板材之间安排许多空隙让访客得以从外窥见内部、由内向外观察,回应看向生命之间的策展主题。展馆将在世博会结束后被拆解,其组件将在日本各地重复使用,体现了对环保和资源循环的重视。

©ArchDaily

馆内由“Farm AREA农场区”“Factory AREA工厂区”“Plant AREA植物区”三个展区组成,展现“从水到原材料”“从原材料到物品”“从垃圾到水”的转变过程。

©潘师傅的草莓屋

内部整体以暗色为主,同时配合光影和轻音乐,添加了kitty和哆啦A梦等ip元素,十分生动有趣。

展馆由日本建筑师永山祐子主持设计,灵感来源于日本传统的“组子细工”工艺,这种工艺以几何图案和对光线的独特处理而闻名。

考虑到项目的临时性,展馆优先考虑了材料的循环利用,约98%的外立面复用了2020年迪拜世博会日本馆的钢材和薄膜。同时,主体结构大量使用再生及可重复利用材料,基础采用低碳混凝土,隐含碳排放量相较于传统建筑降低约 50%。

此外,展馆周围的树木均选用当地品种,世博会结束后,这些树木将被重新种植于大阪的山林之中,寓意着大自然的循环与再生。

©女性馆官网

展览内容由多位杰出女性艺术家共同创作,她们秉持“女性繁荣,人类繁荣” 的理念,以 “共生・共创・为未来” 为核心,区别于单纯的场景互动,借助女性视角,激发更多的精神共鸣,号召大家构建公平可持续的未来。

©落日肥肠

展馆以“重生”(REBORN)为主题,设有7个主题区域,提供关于未来大阪在“生命”和“健康”方面可能性的体验。

©大阪健康馆

访客入场时佩戴手带可以去全面检查身体各项指标,通过检测心血管、肌肉骨骼、头发、皮肤、牙齿、眼睛、大脑等数据形成个人健康记录仓,再基于这些数据预测每个人的未来生活影像,与2050年的未来自我相遇,体验未来的食品和医疗保健服务。

2025大阪世博上百座场馆中,由新媒体艺术家落合阳一策划的主题馆—— null²,是最受观众欢迎的目的地之一。

建筑是由活跃于日本、台湾两地的NOIZ Architecrts创办人丰田启介参与设计,外观是不规则堆叠的镜面方块,及方块边缘向中心凹陷为圆。

整体由软性镜面膜包裹,随着音乐的震动,建筑表面便会荡起像水波纹一样涟漪。作为一座透过感测器、人工智慧技术驱动,结合镜面显影、映照、对话周围人事物的活建筑,null²仿佛超未来装置穿越时空降落在2025。

©Arch-Exist 存在建筑

展馆内,镜面膜结合落合阳一团队的区块链、人工智慧(AI)技术,透过互动式镜子扫描观众的身体、捕捉现场的视觉与声音资料,并将其数位化,为观众生成一个具备自主性的镜中分身。这些分身存在也活动于空间中,与另一个“自己”互动,挑战着人们对身份与生命的认知。

在此,落合阳一点出人们在科技时代所承受的痛苦——环境崩坏、社会分裂、身份迷失,都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困境。我们该何去何从?其实人类该学会退后,让世界自行刻画自己的倒影。

©蔡耀征

宁静森林展馆是世博会唯一一个全室外展馆,由SANAA与宫田裕章设计而成,以钢构网格搭建悬浮天篷,无顶无墙的设计模拟树冠间的云层流动。

©Murata

打造出“人与人之间的共鸣”“人与世界的共鸣”“人与未来的共鸣”三大序列,通过传感器与投影技术,让结构随自然光线与访客动作实时变化,创造人造与自然共生的冥想空间。此处不仅是展馆,更是世博会的“呼吸绿肺”。

©黑岩正和

水母馆由艺术家、数学家和教育家、stEam Inc.创始人中岛幸子共同构思而成,以“活力生命”为主题,致力于让所有人都能进行艺术表达,并促进不同文化和个人之间的联系,希望通过“生命游乐场:水母馆”带来欢乐、玩乐和共同体验,邀请所有年龄段的人参与到调动五种感官的艺术活动中。

©Sachiko Nakajima

展馆由建筑师小堀哲夫构思,设计概念是“水母”——在流动中嬉戏。外部采用大型流动膜状屋顶,象征着生命不断变化的本质,热情地迎接着参观者。展馆内部,由多个小部件组成的“创世之树”矗立于山丘之上,以生命的能量和力量拥抱着每一个人。

©图源网络

©Sachiko Nakajima

设计灵感源自住友集团的发展根基——位于四国岛的“别子山”,以控制线的放样,折叠成连绵起伏的山峦之形。屋檐之下,则以凹凸有致的木杉小木条增加场馆的灵动和韵律。

展览以“森林与生命”为主题,包括“未知之森”“未知之森 演出剧场”“植树体验”三大体验。馆内主要以模拟森林造景结合声光电的形式,向观众揭示森林的价值,以及普及我们作为人类迄今未曾知晓的各种知识。

展馆采用再生钢材与环保薄纱相互交织,构建出“技术为骨、自然为肤”的共生关系,不同角度观察呈现不同的建筑外形。当微风佛过,薄纱随风轻舞摇曳,建筑仿佛被赋予呼吸与脉动,焕发出鲜活的生命质感。

松下集团以“释放你的思想、身体、自我和世界”理念,“解锁你的本性”为主题,通过改变思维方式的体验,帮助每位儿童获得“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运用动态光影效果、互动数字空间、立体声系统、360°影像系统为参观者打造沉浸式体验,以生动且具象的方式让大家充分释放无限创造潜能。

©松下集团

展馆的建筑设计采用了菊石的螺旋形状作为生命的象征。以铁臂阿童木拯救地球后重生的故事贯穿馆内展览布局,通过“身体”、“心灵”和“纽带”三个主题,推进实现“身体健康”、“心灵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幸福社会”。

包括生命之树的进化、“iPS心脏”展览、体验“未来睡眠”、提出“未来医学”、表达“未来的我”、奇妙地球、自然宇宙秀、希望号飞船驶向未来、自然宇宙商店等多元化展览内容。

©丝丝在大阪

本文由空间印象编辑撰写

部分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更多消息

2025大阪世博会,建筑艺术与先进科技的双重盛宴(上篇)

又一个流量街区?华侨城LOFT53,品牌人下场刷新非标商业玩法

在城市更新“拆”还是“留”的问题上,有人总能给出第三种答案,这次是东莞记忆

从Sony Building到Sony Park,索尼在东京最金贵地段打造一个“不赚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