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拆”还是“留”的问题上,有人总能给出第三种答案,这次是东莞记忆

在城市更新“拆”还是“留”的问题上,有人总能给出第三种答案,这次是东莞记忆


拿捏新旧融合的反差感而老少皆宜,看东莞记忆活化历史


提起东莞,“世界工厂”“制造之都”的标签似乎如同钢铁烙印般定义着这座城市。但仅认识“硬科技”的东莞是片面的,还有许多留存在大街小巷中的文化记忆都是东莞不可缺失的城市基因。

©东莞记忆

在此背景下,以历史活化为目的的「东莞记忆」骑楼商业街应运而生,年轻人在这里兴奋地讨论着潮牌与穿搭,叔公伯娘则兴奋地回忆过往,和新地标拍照打卡,那么它又是如何拿捏新旧融合的反差感而老少皆宜呢?

项目位于东莞莞城,是东莞的城市原点,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1200余年的历史沉淀。百年前时任县长把广州骑楼建筑“借回”东莞,拆街巷修马路建骑楼,将分散的街巷改建为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维新路、中山路、和平路、威远路七条马路,而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东莞记忆一期便是中兴路,这里聚集了早期传统街屋、民国、人民公社、改革开放等几个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别有风味。

©东莞规划院DUPD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该片区开设了港务所、客运站、搬运站等机构,吸引了糖酒公司、日杂公司、纺织品批发部、副食公司等机构和商店进驻,成为当时最繁荣热闹的商业街道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兴路绝大部分商铺改作经营饮料、糖烟酒以及杂货批发。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建筑老化,业态衰败,中兴路也渐渐被年轻人所遗忘,仅存在老一辈的记忆里。

©文化莞城

为重塑百年骑楼街区的商业活力,带动东莞自身千年古城的文化复兴,由政府牵头,采用政府投资,企业代建,合作运营的操盘模式,莞城街道作为建设单位,万科作为代建单位,将规划、设计、施工统筹为一体化的建设管理。

2023年6月,东莞记忆首开区正式动工,项目采用了“微改造”的更新方式,以“显露历史、修旧如故、传承文化、注入活力、多元共生”的理念,以及“重塑千年古城生命力,打造多元共生的活力引擎、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街区典范”的总体定位,打造集居住、文化、商业、旅游、创意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共生型的历史文化街区。

首开区总面积约26公顷,涉及建筑改造、水利和市政提升、景观提升等内容,包括珊洲河滨水文化带修复与活化、西城楼公园及周边提升、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阮涌路F型街区改造等。

©东莞发布

首开区一期总体包括“一街(中兴路骑楼街)、一河(珊洲河滨水文化带西段)、一园(西城楼公园)”,而项目团队为让市民尽早对改造有真实直观的感受,以及为后续建设提供复盘优化思路,便早在2024年1月12日开放了中兴路西入口作为样板段,其中包括7栋建筑改造、步行街景观以及两处广场,共同形成一个小型商业组团。

2024年空间印象东莞记忆样板段考察

经过一年多的持续推进,2024年12月12日首开区一期正式开街,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2025年空间印象东莞记忆首开区一期考察

复盘万科操盘过的古城更新项目,如广州永庆坊、深圳南头古城、福州烟台山等,或多或少会感觉东莞记忆存在着这些项目的影子,但细看又大有不同,除了越来越强调「整治修缮、显露历史、注入活力」等保育活化的操作手法,更是因地制宜,最大程度还原古城本身的气质。

左 广州永庆坊 图片©2_小k丶丨中 深圳南头古城 图片©日出丨右 福州烟台山 图片©陈意而

改造前,中兴路街区每栋房子都不是固定的风格,有民国的、改革之前的、也有改革之后的,走在街区中便如同走入了历史的长河般。为了让这些风格各异的骑楼风华重现,项目团队始终坚持“既不保留残状,也不追求簇新”的修缮原则,为每一栋房屋个性化定制修复改造方案,尊重它的材料、尊重它的做法、尊重它当时的历史痕迹,更是聘请了省文物保护委员会的专家负责历史建筑及重要风貌建筑的修缮工作。

精心保留了老街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底蕴,一些建筑的细节中,灰塑、廊合、山花等西方建筑美学与中国传统工艺的巧妙融合依然可见。其中,灰塑的修复是由专业的非遗传承工匠按照历史照片,还原其极具传统装饰性的细节;

骑楼商号由专业古建筑修缮工匠,用20余道文物修复工序,保护性挖掘出了10个老商号,包括有“天成纱罗绸缎”“天盛金铺”“天宝银号”“悦华糖果”“祥发海味”等等,后人得以重见先祖打下的“江山”,连它携带的记忆一同擦亮。

©文化莞城

如此种种,经历建筑加固、表面清理、细节复原,当年最流行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气派再现,构成了一个既百花齐放又富含历史底蕴的独特景象,使东莞记忆成为街头博物馆。

©东莞记忆

而损坏严重的危楼进行了重新修理,整体依然是以岭南建筑特色为设计蓝本,保留着斜屋顶、红砖墙、满洲窗等传统元素,局部加入铝板、玻璃砖、墙漆等现代新材料进行装饰设计,适宜地给老街中注入灵动的活力。

景观也花了不少心思,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如疍家水乡文化,并结合现有的自然景观如古榕树和水涌,以及居民的生活需求,重现昔日码头的热闹景象,赋予珊洲河新的生命力。

©镜头里的東東

从前生长在老街中的古树,因无人管理,树枝错乱生长,导致墙体开裂,房屋接近坍塌。但经项目团队的安全性论证,将古树保留下来,如今已变成热门打卡点“祈愿花园”,斑驳的老墙上,盘踞着岁月雕琢的树根,枝丫间垂落着无数祈福的红丝带,轻轻摇曳,静静地诉说着时光的往事。

值得格外一提的是,这里除了骑楼、水涌、古树,还有“骑窝”,让无家可归的小流浪有个可以过冬的新家。同时他们还会为小流浪们寻找合适的领养人,我想这也是项目团队让人感觉到特别有温度、有人情味的地方。

©莞城阿奇Arcade

东莞记忆的运营部分由万科、莞城实业各持股50%联营,但招商、经营全由前者进行操盘。而万科作为商业运营老手,早在23年6月便开始在自媒体及线下征集群众对莞城的新期待,将招商前置,样板段开放前也早早逐一公布了未来的入驻商户,如东莞首店—Philosense馡凡香水剧场、东莞头部本土咖啡品牌—無為的咖啡工坊、复古黑胶CD商店—声音图书馆等。

在样板段开街后,围绕“东莞城市记忆”为大主题,持续推出各类活动为项目造势,如勾勒东莞城市记忆的报刊亭计划“莞城显眼报”、集合东莞老字号和“新朋友”的莞城老友记·主题市集、以艺术&设计角度观察的社区烟火的延续平行展,还有穿梭城市、随乐律动的骑行活动。

©莞城阿奇Arcade

首开区一期正式开放后,不难发现这些新入驻的商户,早就有迹可循,在样板段的活动中便出现过他们的身影。

为了让整个场域逛起来很有“内容感”,保留部分人情味满满的原生业态及老字号,如东莞家喻户晓的大昌钟表、东方红照相馆、莞霍蔴茶王以及梁生草药店......

还有以本土文化为基底的创新商铺,如可以喝茶听曲的东莞客厅、新式金属潮玩品牌酷拼疯豆、集合东莞特色小吃的光明里等等。

当然,这里更多的是符合当代人生活方式的新业态,如潮牌服饰店、年轻主理人店、书店、艺术展馆,咖啡、精酿等。同时,为了让项目具备审美和调性,每一家商户的质量都经受严格的把控,如文化复合空间LIGHTHOUSE灯塔、知名茶生活品牌布兰兔、自然生活方式集合店offroom关机房子等等,每一家的商品质量、装修效果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忍不住被吸引,想进去一探究竟。

这其中,还有不少品牌都是东莞首店,如半日宋时、叻冰、读旧书店、摩登巴赫、不急艺术商店、达人百货、陶花烟雨、大力岛、厅留等等。

除了以新潮业态吸引年轻人消费,更是还召唤了不少本地主理人品牌“回巢”入驻,如拥有121万粉丝的潮流服饰品牌supertofu,特色精酿酒馆RENEW SELECT,集音乐、演出、精酿的东莞本土独立音乐品牌Massive巨量音乐、GRAPLIFE人宠社交商店等等。以此通过双向的力量,给东莞记忆带来持续活力,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莞城、爱上莞城,留在莞城。

©莞城阿奇Arcade

这里的店铺,复刻了旧时店铺“前店后仓”的格局,营造出了沉浸式的骑楼景观。但也有部分品牌因此以复合业态的形式呈现,如布兰兔前为茶饮零售,后为品茶空间,别有趣味。

店铺前后间,有的还保留着传统的“天井”院落空间,而现在,有的成了餐饮外摆,有的成了景观打卡点,也有的成了年轻人的社交空间......

然而,对于当代人来说,逛街已经很少是为了单纯购物,更多是为了浏览、探索、社交和娱乐,趣味化、多样化的运营活动、策展活动便不能少。

在开业时,项目团队便花尽了心思,街头上演记忆大戏,携手“老渔民”“街坊老头”“照相馆店长”“卖报青年”“非遗传承人”一众NPC演员,沉浸式让游客回顾民国时期的莞城记忆。

©莞城阿奇Arcade

©HOBSONL

紧接着,便迎来了人满为患的银盐市集、藏着10个非遗体验活的迎春妙会、新古典主义水畔音乐会,还有携手各式商家的品牌活动,如运动服饰品牌lululemon的瑜伽活动、自行车文化品牌Pedalto work的城市野猫赛互动、宠物品牌揪爪生活的春田狗狗朋友会等等,活动不断。

©莞城阿奇Arcade

除此之外,东莞记忆免费向公众开放了7个艺术展览,借力社区营造、艺术策展还原老城的故事,让人们心中的情感与街区形成了有机链接,对千年莞城的印象更加深刻。

▼又见莞城——记忆生长馆

▼潮涌757——莞城与水故事馆

▼江河之上:营造与复兴

▼另一种想象——东莞记忆社区营造展

▼中国声音地图——人与自然·声音体验展

▼助力百千万·东莞新记忆——速写作品展

▼一个糖果空间的艺术再生——悦华艺术空间

项目团队还邀请知名当代艺术机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旗下UCCA Lab团队,发起限定公共艺术项目「洄游之舟」,深度挖掘东莞的城市精神和人文风貌,将东莞的龙舟精神、水乡文化,岭南建筑元素满洲窗创新融入公共艺术,邀请远方的游子溯游回望,望见当下的骑楼老街,拥抱展现全新面貌的“东莞记忆”。

▼彩龘

▼灯火万家

▼洄流

©莞城阿奇Arcade

结语

自“东莞记忆”诞生起,其评价便褒贬不一,不少人认为“记忆”都是幌子,迎面而来都是现代商业的气息,仅有的记忆也只属于莞城而非东莞。然而,深入了解这个项目会发现,他原本要做的就不是百分百复刻过去,更多是新旧并存,在旧的记忆下去迎接新的生活,创造更多属于东莞的记忆。

更何况,目前东莞记忆仅是开放了首开区的一期,还有更多板块等待解锁,未来的呈现必然会更加全面,更多的东莞传统文化记忆会涌现,只需静待花开。


本文由空间印象编辑撰写

部分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更多消息

2025大阪世博会,建筑艺术与先进科技的双重盛宴(上篇)

又一个流量街区?华侨城LOFT53,品牌人下场刷新非标商业玩法

在城市更新“拆”还是“留”的问题上,有人总能给出第三种答案,这次是东莞记忆

从Sony Building到Sony Park,索尼在东京最金贵地段打造一个“不赚钱公园”